【建议】冬季进补要适量,每次吃高脂食物后最好进行几天清淡饮食,避免油脂过多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包括甜食、精白米面要控制好量,适当多摄入果蔬和粗杂粮,均衡饮食。
//
03.褪黑素浓度
褪黑素是体内的一种激素,主要负责睡眠质量和情绪,而它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且白天分泌少,浓度低,人容易保持清醒;而夜间分泌多,浓度高,能加快入睡,改善睡眠质量。
相对而言,冬天日照时间短,天亮得也晚,体内的褪黑素浓度不能迅速降低,所以容易出现醒不来、起床困难的情况。
04.冬季抑郁症
有种抑郁症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俗称“冬季抑郁症”,它会周期性地发作,每年冬天症状持续约4-5个月。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冬季户外活动减少,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压力大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这种精神障碍和光照情况密切相关——阳光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清素水平,而冬天光照减少,体内的血清素水平降低,学习能力、社交冲动等能力也下降,从而更容易出现嗜睡。
【提示】季节性情感障碍有轻度和重度之分,一般轻度的不存在病理性的原因;不过,重度的就需要及时干预,向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
2
冬季“唤醒”指南
01.床头放一杯水
经过一夜睡眠,我们的身体消耗了不少水分,起床时喝一杯温开水,不仅能补充身体因代谢失去的水分,还能加速唤醒身体。
02.调整光源
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也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
睡前可将窗帘稍微拉开点缝隙,第二天阳光就能透进房间,人体感受到光线照射后,血液中褪黑素水平会下降,容易醒来并保持清醒,也可以醒后直接把卧室的灯都打开,帮助自己快速清醒。
03.音乐唤醒
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刺耳的警报性铃声,更具旋律性的铃声,能让人更加迅速地清醒过来。所以,不妨将闹钟的铃声换成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通过音乐促进脑中氧气与血液的流动,让身体也想律动起来。
04.保持适宜的温度
被窝外的温度太低,是许多人起不来床的原因。建议可以在起床前打开暖气,将室内温度调到最适合人体的18-22℃,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起床困难的情况。
05.适当补充维生素
当机体缺乏维生素时,也容易引起疲劳,让人睡不醒、起不来。对于这类人群,建议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营养素: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维生素B2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缓解视疲劳;维生素B12可以预防贫血,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提高免疫力……建议日常饮食多样化,常吃豆类、糙米、牛奶、瘦肉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
经过一天紧张的脑力活动后,人往往容易疲劳,这也可能是体内积聚的代谢产物“乳酸”所引起的,补充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这一物质,缓解疲劳。建议冬季可以常吃冬枣、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E
维生素E能够对抗自由基,促进人体抗体形成,身体的状态得到了改善,免疫加强,日常困倦乏力的状态也就得到了改善。卷心菜、莴笋、瘦肉、核桃仁、芝麻、花生米等都富含维生素E。
图片来源
千图网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