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寯

“中国建筑四杰”“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与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童寯先生的这些称号随着上海久事美术馆正在展出的“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 特展”正在逐渐变得家喻户晓。

童寯先生之所以有这些令人钦佩的学术成就,与他扎实的学业功底、严于律己的学习态度有着必然的联系。童寯先生虽一生奔波,却与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有着不解的缘分,本期“走进童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童寯先生与他所驻足过的校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

启蒙在清华学校

1921年,童寯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童寯入校前清华学校的一些师生就已经在教育和学习中引入了用艺术改善人生和社会的思想。

清华学校艺术教育传统兴起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过除梁启超的支持和宣传之外,20 世纪中国的国学大师和美育的先驱王国维担任学校导师这一事实,应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王国维和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他们关注人自身内在的精神世界,希望在一个社会剧变世人纷纷“逐一己之利害而不知返”的时代,通过宣扬并依靠美育陶冶国民情操,从而改造国民精神。

清华三年级时的童寯

©童寯纪念馆

童寯在清华期间常听王国维讲座,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毕生对于名禄和物欲的淡然,即使不是直接受自王国维思想的陶冶,也与王国维对于现代理想化国民的期盼相一致。

最后的清华行

童寯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

©童寯纪念馆

1982年,童寯由长子童诗白陪同,来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与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聚会留影。大家见到他都非常高兴,这便是童寯最后的清华行。

学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童寯对现代建筑的关注无疑与他留学的时代有关。20世纪20年代后期正是发源于欧洲的现代建筑运动开始得到美国响应之时。

与清华留美同学合影

前排首位:童寯

©童寯纪念馆

童寯受教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虽然是巴黎美术学院在美洲的大本营,但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包括著名建筑家克瑞(Paul Philippe Cret)在内的教师都已在尝试用简洁的现代建筑语汇去诠释古典的建筑法则,从而发展出一种“摩登古典” (Modern Classic)或“简洁古典主义”(Stripped-Down Classicism)及“简洁摩登式”( Stripped Modem)的新风格”。

童寯寄给父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照

©童寯纪念馆

童寯毕业后到纽约实习所跟随的伊莱·康恩(Ely Jacques Kahn)也是一位追求摩登风格的建筑师。童寯日后与事务所同仁赵深和陈植所作的一些主要设计都有摩登古典和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强调立面线条的表现,但这些设计更加简化,也因此更接近现代主义风格。

坚守在东北大学

1930年,正值童寯留美求学,跟随伊莱·康恩(Ely Jacques Kahn)进行建筑行业实习的巅峰时期,他收到梁思成发至纽约的电报,请他到东北大学任教。童寯当时在美国建筑界已是杰出的新星,也是全美建筑竞赛BAID的冠军。但梁思成的邀请是他梦想中的选择:其一,回家团聚,三代同堂;其二,读书教书是他的嗜好;其三,东北是当时中国开放的地方,可以有一方建筑师事务所的开业天地;其四,东北大学的工资是清华、北大的近三倍,再加上建筑系全是清一色的清华和宾大的同门同窗。

收到东北大学的聘书后,童寯改变旅欧经小亚细亚从印度回国的路线,而从西伯利亚于1930年8月回到沈阳。1930年9月开学到1931年6月这个学年,梁思成创建的东北大学建筑系达到顶峰,最高班是三年级。当时留下的一张全系合影照片里,除林徽因已去北平养病,梁思成、陈植、童寯、蔡方荫都在。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

前排右二为梁思成,前排右三为陈植,前排左二为童寯

©童寯纪念馆

童寯开讲西方建筑及建筑设计,对一年级学生严格进行古典柱式的比例训练,并要求对柱式算例要熟背如流。梁、陈、童在东北大学复制宾大建筑系,照搬克雷教授的图房制的教学体系,师生们年纪相近,教学气氛活跃。在交图时,全系上下开夜车,忙成一团乱,梁思成手提闹钟,监督准时交卷。

童寯图解静力学作业

©童寯纪念馆

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成立令人兴奋的两年后,由于沈阳的严冬气候,陈植、林徽因都患了肺病,加上梁思成、陈植都有了儿子,在东北生活非长久之计。6月份梁思成辞去建筑系系主任职务,去了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陈植则去上海与赵深合作开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东北大学只留下童寯和蔡方荫。童寯接替梁思成成为系主任,三个月后,“九一八”的炮声摧毁了东北大学。童寯以一己之力在战乱中坚持履职,辗转到内地为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授课至毕业。而后前往上海与赵深、陈植组建了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授业在南京工学院

尽管清华大学对青年时期的童寯影响如此深远,但是在1950年代初清华大学组建建筑系时,他却拒绝了梁思成的邀请没有选择回到母校,而是留在南京,并在南京度过了他的余生。

梁思成邀请童寯前往清华大学任教信函

©童寯纪念馆

新中国成立后童寯任教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与好友杨廷宝、刘敦桢在一同任职,和在清华大学的梁思成南北相望。梁思成和他们都是极好的朋友,曾笑称三人为南京工学院的“赫赫大将”,并说:“三位相处甚笃,互相敬重,这是南工建筑系越办越好的原因。”

童寯在南京工学院资料室看书

©童寯纪念馆

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任教时,童寯被称为“活字典”。建筑系的师生,凡是在学习方面有问题,都会向童寯求教。学校的故人回忆到 :“系期刊室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是先生终年与之为伴之物,这也是全系学生与老师们答疑的场所。只要是学习方面的求教,他从不厌烦,不论中外古今,从建筑到艺术,从文学到历史都能回答。外文中有些一般字典查不到的词,他常把与词有关的掌故、轶闻都说出来。当某一问题一时解答不出时,他从不含糊依违,模棱两可,下次查了一定主动告诉你。”学生方拥回忆一个细节: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童寯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在旁边的方拥无比惊奇地发现导师居然脸红了,方拥感慨自己的导师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 特展

展览现场

当前,上海久事美术馆与久事艺术沙龙双馆联展,正在为大家呈现着童寯先生一生中重要的学术成就,展览通过“西行画录“和”东南园墅”两大主题,首次向公众展出童寯先生的大量珍贵手稿、史料文献、建筑图纸,旨在着重介绍童寯在欧洲旅行期间的写生画作和他作为执业建筑师时期的园林研究。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与其一生之学业成就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迈向现代性的思想与理念。

部分内容来源于:

《赭石-童寯画纪》

《长夜的独行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走进童寯 | 学之于人,授之于人——童寯与他驻足过的校园》

阅读原文